①:外墙外保温的传热分析
由于外墙外保温的保温层是做在墙体的外侧,从而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夏季,外保温层能减少太阳辐射热的进入和室外高气温的综合影响,使外墙内表面温度和室内空气温度得以降低。但同时,对于夏热地区且采用间歇式制冷的建筑,比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夏季室外的高温总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室内从而使室内温度升高而必须采用空调制冷;由于保温层在外侧因此在间歇式制冷的时候,内部的砖墙或混凝土等墙体会吸收室内的冷量并且通过连通的墙体而向四周扩散,比如向邻近的墙体或者是楼梯间等。那么在给室内降温的同时也是给整个建筑在降温,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且要达到内墙面和室内温度平衡的环境舒适度也需要较长的时间。
在冬季,如果是采用连续采暖,由于内部的实体墙热容量大,室内能蓄存较多的热量,使诸如太阳辐射或间歇采暖造成的室内温度变化减缓,室温较为稳定,生活较为舒适; 也使太阳辐射得热、人体散热、家用电器及炊事散热等因素产生的 “ 自由热 ”得到较好的利用 , 有利于节能,这在北方地区的持续供暖地区有很好的适用性。但是如果是在冬季采用间歇式采暖的话(比如夏热冬冷地区)以及没有持续供暖地区,那么这种特点也有他的不利的一面。如夏季的情况一样,冬季由于外保温层的存在,使墙体由于太阳辐射而接收到的热量有限这样墙体的内表面温度较低,在采用间歇式采暖时,由于墙体的蓄热会吸收大量的热量且通过墙体而向其他部位流散要达到室内的热舒适度要消耗很多的能量且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热平衡。由于采暖的间歇性,那么在采暖的过程中会周而复始的重复这一过程而造成能量的损失
②:外墙外保温的优点分析
外墙外保温体系从国外传入中国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推广,且成为了国内最主要的一种外墙保温方式,有他自己的特点。
(1)、由于采用外保温,内部的砖墙或混凝土墙受到保护。室外气候不断变化引起墙体内部较大的温度变化发生在外保温层内,使内部的主体墙冬季温度提高,湿度降低,温度变化较为平缓,热应力减少,因而主体墙产生裂缝、变形、破损的危险大为减轻,寿命得以大大延长。
(2)、外保温可以避免产生热桥。过去,外墙既要承重又要起保温作用,外墙厚度较厚。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后,墙厚得以减薄。但如果采用内保温,主墙体越薄保温层越厚,热桥的问题就越趋于严重。在寒冷的冬天,热桥不仅会造成额外的热损失,还可能使外墙内表面潮湿、结露甚至发霉和淌水,而外保温则可以不存在这种问题。由于外保温 避免了热桥,在采用同样厚度的保温材料条件下,外保温要比内保温的热损失减少约1/5, 从而节约了热能。
(3)、我国目前许多住户在住进新房时,大多先进行装修。在装修时,房屋内保温层往往遭到破坏。采用外保温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外保温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如果采用内保温,房屋内部装修、安装暖气等作业,必须等待内保温做好后才能进行。但采用外保温,则可以与室内工程平行作业。
(4)、对已建成的建筑进行改造增加外墙保温时其优越性更加明显,不影响用户居住,对用户干扰少,不影响用户的原使用面积。便于维修,不影响用户正常居住,也便于家庭装修。
③:外墙外保温的缺点分析
(1)、外保温的墙体外侧的防护能力差,不能适应建筑外立面变化多样的外装饰要求。特别是南方大风多雨气候地区,如大量的广告、空调室外装备、管道、电路等在外保温系统的小漏点、大漏水现象,引发墙体渗漏、霉变等质量通病。
(2)、保温层直接暴露在外侧,日晒雨淋,且温差变化大,对保温材料的耐水性、耐腐蚀性等的要求较高;而且保温材料布置在外侧,对保温材料的性能要求较高。
(3)、外保温结构由于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下,风吹雨打使得粘结与固定材料会有老化、松动的现象,存在高空坠落的隐患及开裂的危险, 影响了外保温的实际使用寿命(在15年左右)。
(4)、在外保温结构中,由于保温层是在基层和外饰面层之间,虽然采取了一些加固措施,但是还是会影响两者之间的稳定性。由于保温材料的膨胀系数和比容与面层和基层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对面层的完整有很大大的影响。特别是采用外保温且面层是面砖时,它的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很多人认为这是潜在的危险。
新闻中心